乐者综合,礼者分析,乐之用在化,礼之用在别。
北方之强,有强之资质。世俗所谓强有二种,即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。
……柔能胜刚,故南方亦得称强,所谓忍为力中最也。清初黄宗羲《庄裕徐养斋先生问》云:南方之强,北方之强,皆有过不及之弊,而惟君子则和而不流,中立不倚,始可以言中庸。为中国,得君子之中,才是孔子希望子路所应当追求的强。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南方之强,有强之真性……能入中庸之道,再勇猛精进,强而不息,则中道在身,而后发而之庸,方能和而不流,有和光同尘之气慨,中立而不倚,有在俗脱俗,在尘脱尘之中权。
二、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 《中庸》子路问强。就是说,温厚之气盛于东南,此即天地之仁气也;严凝之气盛于西北,此天地之义气。后世学者对本章的诠释大都是在汉唐宋明儒者基础上的认同和发挥。
(《老子》43章)天下柔弱莫过于水,而攻坚。南北因风气之偏而风俗随异,但也不能绝对化,南人柔弱为主也有刚劲者,北人刚劲为主也有柔弱者。君子之音带来国家稳定,人民安乐。故虽有趋下之性,顺流不息,若水性一发,则横流泛溢,力强而势难遏。
[7]92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出自《孟子·万章下》,是孟子对伯夷的评价。其实南人岂尽柔弱,亦有刚劲者。
全知全仁之勇方名真勇,所以徧超知愚贤不肖之流弊。若能中立而不倚,方见硬健处。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。[3]1530或者好勇好辨,或者好声色货利,执著于外在的任何事物,就是倚。
衽金革,死而不厌,北方之强也,而强者居之。他说:中而不硬健,便难独立,解倒了。这典型体现了舜时乐教是以中和为基本精神的。[1]289清张伯行《困学录集粹》亦云:以气血胜人者,小人之强也。
这种中和之音随着虞舜对南方的开拓,开始向南方流传,演变为以《南风》为代表的南方之音。子路之强,行中国之强也。
柔是柔和、柔顺,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温良和善。罗祖基先生也曾经认为,南方之强是指正在形成中的道家,北方之强则是即将诞生的墨家徒众行为特点,而孔子则以中庸之强介于南北之中,从而具有强中之强的特点,故从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亦异,并以强哉矫为赞。
(《老子》76章) ),可见他提出的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,概括起来就是以柔克刚,说明孔子的南方之强受到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影响。这样解释以义理之强对应君子,以血气之强对应小人,对北方之强增加了贬义,是原文所没有的。[7]92朱熹《中庸章句集注》:国有道,不变未达之所守。北方风气刚劲,其人刚猛好斗,能够以果敢之力战胜他人,属于强者之强。郭璞注:彊者,好与物相当值。孔子对子路的教诲,继承了舜帝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的方式,通过叩其两端而竭焉,是对中庸之道的娴熟运用与精彩实践。
勉强,孔颖达疏曰:勉力自强。夫舜起布衣,积德含和,而终以帝。
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。非持守之力有以胜人者,其孰能及之?故此四者,汝子路之所当强也。
……柔弱底中立,则必欹倚。两君子,字虽不同,然言君子四强哉,终是接着君子说。
特立独行者志行高洁,不同流俗值。现在人们很容易把特立独行理解为我行我素,其实是素隐行怪的现代版。故曰南方之强,君子居之。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
不报无道,谓横逆之来,直受之而不报也。北方之强属水,水横流泛溢,如好斗之人血气一发,是资质之强,强者之强。
孔子教子路入中庸之道,勇猛精进,自强不息,是合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,有水火既济之实功,是刚键中正之大道,经过充实光辉之境,达到大化圣神之域。《周易·乾卦·象传》君子以自彊不息。
人能‘宽柔以教,不报无道,亦是个好人,故为君子之事。这里《辩乐解》主要是把南方之音、北方之音对立起来:前者是长养生育之气的君子之音,后者是充满杀伐之气的小人之音。
由于孔子对子路性格的特点非常熟悉,所以能够因材施教,循循善诱,先对其所问之强叩其两端,提出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两端,让子路明白问题之实质所在,进而给出中庸之强的理想目标。参考文献: [1] 程颢,程颐.二程集:上[M].王孝鱼,点校.北京:中华书局,1981. [2] 杨时.杨时集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8. [3] 黎靖德编.朱子语类:四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99. [4] 陈霞,黄怀信.《中庸》南方之强诠说----谈孔子的夷夏观[J].甘肃社会科学,2019(5):194-201. [5] 魏衍华.《中庸》论强.孔子研究院公众号,2019-3-11. [6] 罗祖基.读《庸》偶得──试析孔子论强[J].中国哲学史,1997(1):126-128. [7] 吕大临等.蓝田吕氏集:上册[M].曹树明,点校.西安:西北大学出版社,2015. [8] 黄宗羲.明儒学案:下册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5. [9] 段正元.师道全书:卷六[M].北京:道德学会总会编,1944. 《黑龙江社会科学》2022年第2期,第7-13页。一种就是孔孟非常反感的乡愿,《论语?阳货篇》子曰:乡愿,德之贼也。粗而翘之,又不急为也。
本义是弓有力量,引申为强力。这样的人有时似乎并不强大,甚至有点孤立,但因为他心里有中庸之道,就有中庸之行,就不会偏激偏颇,就有定海神针,生命就有定力。
中庸之强有四种含义:和而不流。吕大临又把四强与其他经典进行印证云:‘柔而立,宽而栗,故能‘和而不流。
所以要抵制外在的一切物欲诱惑,立于天地之间,持之以恒,始终不偏不倚,才是真正的强者。孔颖达疏:南方,谓荆阳之南,其地多阳。